



── 原文 ──
1.
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,卑身厚幣,以招賢者,欲將以報讎。
故往見郭隈(隗)先生曰、『齊因孤國之亂,而襲破燕。孤極知燕小力少,不足以報。然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愿也。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?』
2.
郭隈先生對曰、『帝者與師處,王者與友處,霸者與臣處,亡國與役處。詘指而事者(之),北面而受學,則百己者至。先趨而後息,先問而後嘿,則什(十)己者至。人趨己趨,則若己者至。馮幾(几)據杖,眄視指使,則廝役之人至。若恣睢奮擊,呴籍叱哆()咄,則徒隸之人至矣。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。
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,而朝其門下,天下聞王朝其賢臣,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。』
3.
昭王曰、『寡人將誰朝而可?』
郭隈先生曰、『臣聞古之君人,有以千金求千里(之)馬者,三年不能得。涓人言於君曰、”請求之”。君遣之。三月得千里馬,馬已死。買其首(骨)五百金,反以報君。君大怒曰、”所求者生馬,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?”。涓人對曰、”死馬且買之五百金,況生馬乎?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,馬今至矣”。於是不能期(朞)年,千里之馬至者三。
今王誠欲致士,先從隈(始)。隈且見事,況賢於隈者乎? 豈遠千里哉?』
4.
於是昭王為隈筑(築)宮而師之。樂毅自魏往,鄒衍自齊往,劇辛自趙往,士爭湊燕。
燕王吊(弔)死問生,與百姓同其甘苦。十二八(二十八)年,燕國殷富,士卒樂佚輕戰。
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,與秦、楚、三晉合謀以伐齊。
齊兵敗,閔王出走於外。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,盡取齊寶,燒其宮室宗廟。齊城之不下者,唯獨莒、即墨。